昆山商務新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
聯系人:牛經理 13584911731/15050222002
招聘、人事代理、代繳社保咨詢:
黃經理:15962419112
座 機:0512-57693012
網 址 : www.somalizone.com
地 址: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花橋鎮花溪
路188號
做昆山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時經常遇到的難題
擬定準則過程中存在的疑問
擬定準則好比“立法”,怎樣規劃很主要,要經過謹慎的程序和內部調研和充沛評論之后才好履行,特別是一些既關系到公司績效又關系到職工利益的準則,比方獎懲、查核、考勤等,擬定這么的準則必定要慎之又慎。
可實際中,許多公司對“立法”作業并不注重,認為準則缺失靠人來補,奉行的是“人治”思想,其準則履行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。以下幾種景象即是對比普遍的現象。
1、倉促成文,朝令夕改
某號稱是互聯網+的硬件公司聲稱上班不打卡,沒承想過了一段時刻,老板發現遲到的人多了,就跟HR說:趕緊做一個考勤管理準則吧。于是HR搜腸刮肚、東平西湊搞了一個考勤管理準則。
當考勤管理準則實施往后,一些職工覺得很不習慣,就反映說:既然是互聯網公司,就應該學人家開放、自在,不能老請求人打卡,這多壓抑??!打卡還怎樣讓人表現創造力?老板得到這些反應后,心一軟,說:“那好吧,往后仍是不請求打卡了?!?/span>
這么的老板隨心所欲,不拿準則當回事,HR的作業也是窮于敷衍,缺少應對思路。本來HR應該往深層處想一想,多思考這么幾個疑問:公司上班不打卡反映了啥?是作業性質使然仍是僅僅為了趕時髦?打卡與能否表現創造力之間有必然聯系嗎?不打卡是不是不需要考勤管理準則?
“沒有規則,不成方圓?!痹S多疑問的呈現恰恰出在事前沒有策劃好,單純的認為人能搞定全部,實際上,公司90%以上的事必定是靠準則來處理的,剩下的才是靠人工決議計劃的,而不是本末倒置——準則躺在那里睡大覺,人卻瞎忙活的團團轉,這么的公司必定有疑問。
任何準則,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考勤管理準則也不能朝令夕改,老板假如認識不到這一點,那這個公司將永無寧日,我勸HR仍是趁早走人為好。
2、兩個極點——要么“全部照搬”,要么“憑空捏造”
信息爆破的時代,想獲取優秀公司的管理準則系統并不是啥難事,也正由于如此,有的人患上了“準則缺失綜合癥”,覺得他人的準則系統很健全,他人有的咱們也應當有,不然拿啥跟他人競爭?
主意是好的,卻不去研討他人準則背面的邏輯,僅僅簡略的“復制”過來,學一點皮裘功夫,心里覺得:有Z少總比沒有強!
于是,咱們看到有一種公司:今日學這個準則,明日搞那套系統,后天……看上去很愛學習的樣子,本來相同都沒有深化,Z終沒有構成自個的東西,也就談不上有啥競爭力了。
與之相反的是,還有一種人,自作聰明,認為自個的水平高,寫上幾條就能當作準則履行了,卻從不放眼望去,學習先進經驗,自個在那里靜心憑空捏造,認為自個的“發現”歸于這個世界上的“史無前例的立異”,本來早在許多年前他人早就采用過了,套用華為老板任正非的話,”做這么的事不是啥發明創造,不過是在“重復制作輪子”罷了。
規劃準則必定要有前瞻性的思想和學習標桿的眼光,揚長避短,為我所用。
3、“奇葩”規則多,寫法不“考究”
東莞某工廠有一條規則,職工一個月上廁所的時刻總計不能超越400分鐘,一旦超越這個基數,就要被罰款。致使這家工廠的職工,喝水成了Z害怕的一件事。
這個規則看上去不可謂不詳盡,能把職工一個月上廁所的時刻詳細精確到分鐘(仍是個整數)。但你能說這個規則很好嗎?先不說是不是人性化,即是從合法性的視點,寫這個準則也是缺少法律常識的體現,真的成了屈打成招的呈堂證供了。
奇葩規則有許多,不一一列舉。更多的狀況是許多人寫準則的起點是好的,但在寫法上不考究,缺少謹慎性。例如“每個人都應努力作業,做出績效,不然公司就死掉了”,這句話既畫蛇添足,又過于口語化,經不起琢磨;有的為了趕時髦,在準則中呈現“不允許在上班時刻曬美好”這么的網絡用語,看上去既像宣揚案牘,又有點不倫不類。
寫準則不是搞宣揚、做推廣,講的是謹慎和精確,能否經得住琢磨,能否簡略了解又便于履行,這才是首先要思考的。
怎樣擬定簡略履行的準則
準則履行難,其源頭就在于一開始沒有規劃規劃好,不是比及詳細履行呈現疑問的時分才想到怎樣補償。一個好的準則,必須提早策劃,仔細思考可履行的疑問,它要有適當的預見性。這一點,能夠學習日本公司的做法,他們在規劃一個準則或許擬定一個計劃時,通常都包含了后續的履行計劃和詳細步驟,一旦斷定,雷打不動!
別的,為了增強準則的可履行性,一起能讓作用Z大化,在此筆者也分享一點擬定準則的個人心得,請多批評。
第一步,清晰目的和疑問。
擬定準則老是要處理疑問的,假如疑問沒有搞清楚、弄理解,就著手擬定準則,十有八九是吃力不討好。所以,要知道處理啥疑問,弄理解要擬定準則的一方(比方老板)的實在目的是啥,想到達啥樣的目的和作用,經過充沛的交流和調研,把這些整理解。假如沒整理解即便做出來的準則也達不到想要的作用。
第二步,做好頂層規劃。
這個準則要到達啥方針?是怎樣的規劃思路?框架怎樣?有哪些模塊?誰首要擔任?這些疑問都要搞清楚。其次,要清晰這個準則規劃由誰安排安排,誰搜集資料,誰來詳細動筆,誰來審校,分工要清晰??倸w必定要拿出一個藍本,才有參考的依據。
第三步,征求定見。
初稿出來后,能夠依據不一樣準則進行部分或廣泛征求定見,“言者無罪聞者足戒”,特別要多聽聽不一樣的定見,看是不是有價值、有道理,要把這些東西概括整理,但中心必定要把抓住,必定要有自個的主見,既不能全盤承受,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,要仔細剖析和區別對待,Z終采不采用仍是在于本身。
第四步,評論修正。
評論和修正不只是為了完善準則條款,Z主要的是讓準則的有關方參加進來,參加非常主要,它有兩大優點:一是群策群力,讓不一樣觀念再次碰撞,吸收更合理的成分;二是添加參加者的認同感,人對自個參加過的東西通常是都是對比贊同的,Z少是不太對立的。
第五步,提交批閱。
將評論修正后的準則提交給領導把關、批閱,并且把擬定準則的狀況照實報告。這個環節上,準則條款有時分會呈現一些改變,特別關于擔任任的領導來說,更是如此,由于他們站的高度不一樣,想疑問的層次不一樣,準則必定不能違背公司發展方向與中心價值觀,這是需要領導掌握的,平凡的領導和英明的領導,其水平凹凸通常在這一點上,那即是決斷力。
第六步,發布試行。
領導批閱往后,能夠依據狀況發布試行一段時刻,這么也為往后準則的長時間履行留有余地,真的有疑問待更改晉級后再正式推廣,這也減少了不少機會成本。